1
老妪一大早就来到派出所大门口。东子三步并作两步,跑到刘警官办公室:“刘警官,曾找过你拉呱的奶奶又来了,我就说你不在,你是否立即回避一下?”
“你这是说什么话?她是我的客人,我去迎她一下。”东子本以为会赢来夸奖的,没想到的是,换来的却是一顿批评。
“有的人遇到这样的人,想躲还来不及呢?没想到刘警官还要去迎接她。”听了这话,一时没想通的东子,心存疑惑,悻悻离开了。
“奶奶,今天又来与我谈谈了?”刘警官也是三步并作两步,下楼还没到老妪跟前,就十分亲热地叫开了。
“嗯,你让我来找你,我就来了。”见刘警官出来了,老妪也显得特别高兴。
刘警官连忙将老妪搀进办公室,递上一杯热水,仿佛就是自己亲人。
半小时后,老妪欢欢喜喜离开了刘警官办公室。
东子看在眼里,满脸茫然:刘警官怎能这样做呢?
2
这是以前发生的。
一大早,老妪就站在了卖蔬菜的陈阿姨面前:“你这种菜多少钱一斤?”
“两元。”陈阿姨朝老妪所指的菜看了一眼,十分熟练地报出了价格。
“你这种菜多少钱一斤?”老妪又朝另一种蔬菜指了指。
“三元。”陈阿姨又十分熟练地报了出来。
“那这种蔬菜多少钱一斤呢?”没想到,前面两种蔬菜没买,老妪又指向了第三种蔬菜。
“一元。”陈阿姨给出的同样是耐心而又热情的报价。
……
快一刻钟过去了,老妪没有想买蔬菜的意思,反而是不依不饶的问价、乱扯。
陈阿姨有点耐不住了:“奶奶,你到底买不买菜?如果不买菜,请别影响我做生意。
……
了解了情况后,接到110指令赶过来的刘警官连忙批评老妪几句。没想到的是,老妪直接将矛头对准了他,与他莫名其妙地争吵不休。
3
十来天后,老妪与开商店的张大伯又较上劲了。
这已经是刘警官第三次处理涉这位老妪的警情了。
大千世界,无奇不有。刘警官将涉这老妪的几次警情认真梳理了一下,也慢慢熟悉了老妪,原来这老妪存在性格障碍,就喜欢与人唠嗑。当不被理睬时,换来的就是吵闹。
“像这样的警情,到底该怎么处置呢?还有没有可以避免的方法呢?”
“奶奶,你以后闷得慌、想找人谈谈的话,就直接来找我,不要到街上乱跑,那样不安全。”刘警官突然有了自己的想法:如果老妪找人唠嗑,一旦遭人拒绝,就有可能发生争吵,就会有群众报警,最后还是派出所民警来劝她、与她唠嗑。与其这样,还不如将中间环节减掉,让老妪直接来找自己唠嗑。
没有想到更好办法,刘警官将老妪爱找人唠嗑的对象转移为自己,虽然麻烦的只有自己,但解决的是辖区群众的麻烦(群众不会再被老妪缠着唠嗑了),也减轻了派出所的负担(不用再为老妪的事去处警了)。
4
刘警官将老妪带到自己的办公室,与她唠嗑,尽是些不着边际的话语。
“我要回家了。”半小时后,老妪突然又想着要回去了。
“我来送你回家。”刘警官笑了,连忙驾驶电动自行车,将老妪送回了家。
与去处警比较起来,刘警官感觉真的轻松了很多。
“想找人谈谈的话,奶奶,要记住不要去别的地方了,就到我办公室,随时欢迎你来。”刘警官又特地提醒了一下。
“嗯、嗯、嗯。”老妪连连点头。
不知不觉,两个月下来了,刘警官在派出所接待老妪几次,还多次将其送回家中。大家都知道,这位老妪已经成为派出所常客了;涉这位老妪的报警,也悄无声息地没了。
又是一个早晨,老妪又来到了派出所。
东子望见了,连忙迎上来,十分亲热地说:“奶奶,我扶你去刘警官办公室。”
网吧、酒吧、球吧,这样的场所,东子早就听说或接触过了;现在,他也明白,自己又见识到了一种新吧,身边的“唠嗑吧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