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的记忆深处有一只无法忘怀的搪瓷碗,那是一只老得不能再老的搪瓷碗,白底青花,黝黑的碗口镶嵌着岁月的痕迹,而那雪白的碗壁却依旧闪亮。正是在这样一块小天地里,盛装了我对童年满满的回忆。
我的童年是在老家奶奶身边度过的。这碗也是奶奶专门给我买的。它比普通的碗略小些,奶奶说,农村的小孩子都用这碗,经摔。
奶奶经常用这碗盛些我爱吃的东西,每次拿出来都有惊喜。什么玉米糊、汤圆之类的,都是我最爱的东西,我总会激动地跳起来,然后津津有味地消灭它,吃完了还不忘舔舔嘴唇回味一番。每当此时奶奶总会开心地大笑起来,脸上的皱纹挤成了一朵盛开的菊花。
我也很宝贝这碗,认为它是我至尊地位的象征,奶奶也从不让别人碰,连爷爷都不行。据说有一次爷爷从田间回来,正饿着,见这碗里有汤圆就立即吃了。奶奶知道后雷霆震怒,并和爷爷大吵了一架,把爷爷狠狠地骂了一通,爷爷就只能在那干瞪眼:这可是和他生活了近乎一辈子的老伴第一次对他如此发怒。稍大些时候,听爸爸说起此事时我不禁笑出声来:真不知道一向温婉慈祥的奶奶是怎么对爷爷“横眉冷对”的呢!
不久,妈妈来接我回城里的家,奶奶让把这碗带走,妈妈看了看那只普通不过并透露着老土味道的碗,不屑地拒绝了,说这碗太丑,家里都是清一色的上好的餐具,用这个,太不“搭调”了。听了妈妈这话,奶奶的眼神霎时黯淡了下去,似乎很是失落,但很快就恢复了,继续若无其事地帮妈妈收拾东西。我站在一边看着妈妈和奶奶忙碌着。咦?奶奶在干吗?我突然瞥到奶奶在往包里塞着什么东西,圆圆的,鼓鼓的,似乎是……啊!青花搪瓷碗!奶奶看到我在朝她看,就把右手食指伸到嘴边,又指了指妈妈,示意我不要告诉她,我调皮地朝奶奶眨了两下眼睛,表示我已心照不宣。
回到家后,妈妈看到这碗正准备扔掉,爸爸制止说:“老人家的心意,就留着吧。”从此,那碗便和古董一样,沉睡在碗柜的最里面,任由尘土一层层地将它覆盖,并随着时光的流逝也在我脑海里逐渐淡忘。
两年后,奶奶离开了我们。
又一年的暑假,妈妈整理碗柜的时候把这碗拿了出来。不知是什么原因,我立即悄悄的将它洗了又洗,默默地带回了我的房间。看着那碗,还如小时候一样,依旧那么雪白,青花也仍然鲜亮。面对这碗,奶奶的音容笑貌便又一次又一次浮现在我眼前。
在这只普通的青花搪瓷碗里,似乎寄托着“物是人非事事休,欲语泪先流”的凄凉与无奈。但从这只碗里,我似乎看到了那金黄的玉米糊、那雪白的汤圆,看到我嚎啕大哭时奶奶从身后“变”出的粽子;看到了调皮地我不肯吃饭,而奶奶拿着它追着我满村庄跑的场景……不觉中,泪水已从我两颊悄悄滑落,滴在了捧在我手中的青花搪瓷碗里。
后来,住校以后,看到同学们用着各式各样的高档花碗,虽亮丽,却觉得怎么都不如那奶奶留给我的那只青瓷碗漂亮、厚重。由这只碗,想起了我童年生活的地方,那里有奶奶的爱,也正是在这个地方,盛装着我对童年满满的回忆。
(盐城市第一中学高三5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