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彭敏的书,可用4个字形容,酣畅淋漓。从开始到结束,整整3小时,几乎没停顿,一气呵成。这种无阅读障碍的感觉,于我已是很久没有了。不用凝神,不用细思,只管顺着书的脉络,看这个荣获《中国成语大会》《中国听写大会》的双料冠军以及《中国诗词大会》亚军——“北大文艺万能男青年”彭敏的人生轨迹。看他怎样从一个乡村少年,成长为一个智商碾人、一战成名的才华红人。如同彭敏在书的开篇写道:我们这个时代盛产励志故事,它们总是显得面目雷同,总有一个凄惨的开头和光明的结尾。从小时候偷看学校图书馆的书,到人大本科、北大研究生的求学经历,彭敏34岁的人生充满了学中有乐的妙趣横生。
早在少年时代,他对古诗文及文学的爱好已领先于他人。高考进人大,也算成功象征。但彭敏太向往北大“未名湖”的水波荡漾了,刻苦攻读、复习考研,如愿实现。也正是在北大,他结识了形形色色、学富五车的高人,将他的人生引领到另一层次。所谓看得高望得远,或者说,你队伍中的一些人注定会开拓影响你的视野。加之彭敏原本就是以学业开路、以知识的无限吸取为乐趣的人。他爱文学、写诗歌,参加各种文学大赛,北大那段星辰大海般的岁月,给他留下太多闪光的记忆。一个人结交什么样的朋友,决定了他某一时刻的高度。所以,彭敏由此懂得,若自己不努力,就别怪他人势利。也懂得了,要勇敢拿开自己的遮羞布,不要为自己的平庸找借口。更认识到了,一生并不漫长,花开四野,不如独守一隅。因为,任何领域的卓越与成功,都是用时间堆出来的,没有捷径。
所以,在备战“成语大会”时,他背会了一本厚厚的《新华成语词典》。参加《中国诗词大会》第二季,尽管他这个“背诗机”早在少年时,就已经把各种诗词、古文、辞赋名篇之类的书装进了自己的脑袋,但他还是花3个月,建立了10万余字的诗词库,把近3000首古诗词背得滚瓜烂熟。电视节目“飞花令”环节,彭敏一人应对25人,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。其实,很多时候,我们所看到的天才,并非一蹴而就,只是比别人多付出了时间与精力。梦想不是幻想。人生总要有几次不管不顾,为了自己的理想,努力不懈,坚持到底。
彭敏以自身的经历做到了。他将梦想付诸行动,坚持走了下来。他的书,字里行间用了许多成语。但,并不显他的文字华丽。那些刻在骨髓里的、凝结了传统文化智慧与精练的语言,在他的诗意生活中熠熠生辉,也给读者带来了无限畅想与向往。